经常手癌 谢绝转载
weibo@-停机坪-

© 过渡元素
Powered by LOFTER

佐々木渉回顾“初音ミク至今的发展”

对C社那边的看法很感兴趣。个人比较偏向于把佐々木さん视为miku生父也就是大家的岳父!

微博长文比这里多一个封面图():佐々木渉回顾“初音ミク至今的发展” 

原文:佐々木渉が振り返る「初音ミクのこれまで」

(视频以n站链接形式呈现)



初音ミク产生以前

我在进入Crypton后最初做的,是受YAMAHA的剣持秀紀さん委托的检查Vocaloid的软件更新的工作。因此也得以参与思考“如何开发Vocaloid才好”。最初,敝公司与英国企业ZERO-G、德国电脑音源公司BestService交涉,希望使Vocaloid在英语国家和地区乃至欧洲范围内广泛销售。然而ZERO-G最先发售的名为「LEON」「LOLA」的英语Vocaloid被英国权威性的音乐制作者向杂志「Future Music」等严厉批评为糟糕至极。好像是说“操作和发音都不好”,以10为满分的话确实只得到了2或3这样相当低的分数。辅音不够清晰,无法很好地表现发音上的差别,所以被评价为“输入的音所呈现的印象与实际发出的完全不同”。因此舆论认为Vocaloid“在英语国家和地区难以获得成功”。

那时日本同时在开发「MEIKO」和「KAITO」,因为日语比英语更加适合Vocaloid的系统,并且也从用户那里得到了正面的反馈,所以大家有了“试着让它在日本活跃发展吧!”的感觉。比如,我去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札幌唱片公司I’ve时,有人提出“您如何看待把KOTOKOさん的声音做成Vocaloid一事?”等问题,并开始摸索使Vocaloid在国内被接受的道路。然而也存在着“提供音源的越是有名的人,做出的歌声与本人的差距就会越明显”这一担忧,因此常常犹豫不决。

不久之后,Vocaloid2的企画开始了。我正思考着“最初的制品要做什么呢”的时候,剣持さん拿来了用记号笔写着「MEIKO2」的CD-R光盘。看到那个我就在想:“呀,且不说MEIKO,MEIKO2也无法给人留下友好女歌手的印象。所以说如果设定为机器人,不就会感觉像是牛奶糖2号(注:《阿拉蕾》中登场人物)之类的吗?给人名加上’2’可是Shing02的专利啊”(笑)、于是就向公司和YAMAHA提出“想要试着做另一个声库”。

因为当时还没有指定专属负责人,也不知道这个企画能否得到收益,就暂且一边开展常规业务,销售鼓、管弦、hiphop等音源,一边用空余时间大致思考miku的企画。最初也想过同时面向英语国家和地区发展业务,所以就向会说日语和英语的浅川悠さん提出了邀请,但是碰巧她那时在留学,顺序就变成了先去拜托藤田咲さん。我们尝试了“如果为Vocaloid编入尖锐的高音成分,缺陷就会不那么明显”的想法。于是,初音ミク的音源就完成了。


miku是如何被公众接受的呢

我并没有特别思考过miku发售以后实际的操作方式如何。只想着“总之先用目前可行的技术来做吧”,一边与YAMAHA共同修复Vocaloid2开发工具的漏洞,一边在忙碌中进行制作。因为MEIKO2和几个英语Vocaloid2都是由Vocaloid1改造而来,所以初音ミク是Vocaloid1以后制造出来的第一个声库。也由于这个原因,初音ミク最初的出厂版本被发现有音高设定bug。然后就只好把写着“注意!”的红色彩纸放进包装里,以告知用户音高调节的修正方法(苦笑)。

在miku被开发出来以前稍早的时期,网上有业余音乐人在名为muzie的投稿网站上传乐曲。而后niconico爆诞,像初期的“NET RAP”等音乐形式开始出现,DJ TECHNORCHさん等人通过Rotterdam techno(注:高科技舞曲,起源于鹿特丹)和Schranz(注:Hard techno的一种)做Nerdcore(注:hip hop的一种),Chiptune(注:芯片音乐)流行起来,那一时期,面向阿宅的浓郁的流行乐被称为A-POP。同时,collage和mash up的手法变得多样,像imoutoidさん那样新世代的革新性艺术家也出现了。AKB48正式出道大概也在那一时期吧。音乐界“充满阿宅感”、“充满秋叶原感”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全都混在一起,是一种什么都有的氛围,但这对于miku的登场又或许是件好事。如果发售时间不对,miku也有可能不被公众所接受。此前掀起风潮的音乐,像Club music、R&B、视觉系等,从1990年代后半期开始被确定归类为“后J-POP”,同时外国音乐的超凡魅力迅速下降。2000年代后半期“年轻人究竟热衷于什么呢?”的舆论氛围中,人们认为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文化、御宅文化,也恰好是这个时期,miku突然人气暴涨。

而且,也差不多是从那段时间开始,年轻一代开始不再买CD来听音乐,对音乐感兴趣的孩子只要用电脑、手机、NDS等连接网络就能免费听到并与朋友分享ボカロ视频,人气高涨的视频从而流行开来。

miku发售后不久,同时也是niconico刚开始运营时,Flash视频的热潮中“尽情享受有趣的素材和拼贴视频吧!”的潮流盛行,所以有很多将既存内容进行remix的视频,“在niconico听原创音乐吧”这一风潮则不那么盛。因此比起“制作音乐”,感觉miku的使用者们更像是“用miku玩乐”,“铁道宅试着让miku唱了发车铃声”、“给Game Boy有名的游戏配音付上歌词让miku唱了”之类的,多是玩梗性质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miku就是“能玩也能唱歌的虚拟偶像”呢。当时,有遇到的人很开心地跟我说“虽然我不会制作乐曲但总之先把初音ミク买回家,试着让她叫叫名字、说说色情的东西吧!”(笑)在那一时期,喜欢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阿宅们也说“初音ミク真有趣啊”。其中最多的是程序员,此外,新闻网站记者、科技杂志编辑、游戏业界的人们、HatenaBookMark用户也都表示“如果发展出了这种技术,那么这样那样的东西不就都能够实现了吗”,他们将miku与最新技术和科幻小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写成文章,而这样的举动也必然为miku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我看来初音ミク的“第一阶段”到2008年3月左右为止。要说高达,就是像初代高达那样的东西吧。那时,音声合成软件UTAU和3DCG映像制作软件MikuMikuDance免费公开了,以miku热潮为契机,扩大用户可能性的免费软件和服务被制作出来,网络文化的种类也一点点增加了。因此就有人“想要试着创作歌曲”、“想要试着制作视频”、“想要试着将自己的作品在网络上公开”,然后“想要试着演奏网络上流行的乐曲”、“想要试着画插画”、“想要试着以ボカロ曲为音乐跳舞”的人们中产生了“只要有想法,自己也能轻松愉快地做有趣的事”这一念头,从而进一步促进了miku周边活动人气的高涨。这并非企业主导,而是借助来自用户社区的热度发展起来,这样真的很哈。开发了MikuMikuDance的樋口優さん说:“主角终归是各位用户,我不过是制作了软件”,如今回顾当时初音ミク的流行,我认为他这样的立场最富有慷慨的英雄主义色彩。


ボカロ曲倾向的变迁

最初在“用miku来玩乐”这一使用方式中,有一段时间ボカロ曲的制作气氛是“表现人类无法唱出的东西不是更能得到评价吗?”要说其中极端的案例,有人把约翰·凯奇的《4分33秒》付上miku的画像做成视频(注:sm1088800),也有人模仿Merzbow风格、做成像“Mikuzbow”这样疯狂的内容(注:tag/ミクツバウ)。cosMo@暴走Pさん的「初音ミクの消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Vocaloid的“机器(miku)在唱歌”这一特征,将其高质量具体化地呈现出来,因而获得了高度评价。

初音ミクオリジナル曲 「初音ミクの消失(LONG VERSION)」

那之后wowakaさん的高速rock和Mitchie Mさん的“初音ミク人间调教”也受到关注,人们的视线从“如何使用才像miku”转向了“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直至现今,这都还是ボカロ界重要的旨趣之一。

初音ミク・巡音ルカ オリジナル曲 「ワールズエンド・ダンスホール」

【調教すげぇ】初音ミク『FREELY TOMORROW』(完成)【オリジナル】

在歌词方面,DECO*27さん等一部分制作者的文字所传达的世界观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尖锐化,话语选择的微妙差异显而易见,甚至能够写出一篇题为「为什么这扎进了年轻女孩子的心中呢?」的论文。由于网络时兴事物能在短时间内“哇”地一下人气爆棚,因此风潮难以固定,在我看来,那些长期得到支持而不被厌倦的作品能够通过能轻易在网络上传开的抢眼词句激发深深的共鸣,而且其中有着只有miku的“话语无法回归肉体,总让人觉得可怜的机械音”才易于传播的表达。

【初音ミク】妄想感傷代償連盟【オリジナル曲】

现在这个时代,就音乐而言,过去的知识和状况等都变得不再必要,没有先入为主观念的孩子们也能够顺利地表达各种思想情感。ボカロ界通常也存在有Alternative、Electronica、Shoegazer、Underground等各种Indie Rock(注:独立摇滚),但在制作这些乐曲的ボカロP中,有很多人连Radiohead、My Bloody Valentine、Daft Punk也没有听过。从正面来看,不再参照过去事物,感觉音乐的世界也会变得宽广。


推进公众认知的契机

随着miku人气的上升,各色企业也前来合作,但是在2009年以前,大家说到底还是相当困惑的,其中五六成合作者都给人一种“虽然不太明白这个为什么会流行,但总之先一起做点什么吧”的感觉。也有制作人坦言“其实我对这个很苦手的,但既然人气很高那就搞好关系吧”(笑)。尽管公司里有决定权的那些人完全无法理解(miku的流行),但有的人最终被年轻社员说服;有的人家里有孩子或孙子小心地保存着“初音ミク黏土”;还有的社长去演艺餐厅时遇上小姐姐唱「ワールド・イズ・マイン」(笑),就这样,miku在群众中的认知度得到提升,企画得以实现。像这样的轶事有不少呢。

从那以后,我感觉推动公众去了解miku的契机,是3DCG演唱会。“透明的3DCG?全息?好像是虚拟偶像唱唱跳跳什么的”这一印象,对于不了解Vocaloid和网络文化的人们来说也易于接受。但另一方面,从最初开始就一直喜爱和支持miku的人们中,有不少人产生了“随便把我们一直做到现在的东西总括起来就能促进公众认知吗?”这样的懊恼情绪,就像是“在演唱会曲目不过是无数乐曲中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希望miku首先能作为’能够将歌声传递给大家的新型信鸽’存续下去,把在舞台上歌唱的miku当作全部就大错特错了!”的感觉。不过,在我的印象里,随着商业企画的不断推进,愤怒过激的fan也逐渐减少了。

最初有段时间,针对初音ミク的这样那样的研究盛行,然而有支持者就必然有反对者。不过几年后,大家就会习惯Vocaloid和“唱见”,将其认为是普通的存在,他们也不再成为话题;就算有人抱怨,热度下降后这些反对者也便会离开;由于商业企画增加,来自2ch的嫌储者也都不见了。下一代人不是“接触新事物”,而是将miku和ボカロ作为寻常的事物去了解、聆听。这正是时好时坏的状况呢(苦笑)。



初音ミク衰退了吗?

而后,人们接触网络的方式发生改变,这是因为网络终端由电脑转变成了手机。Vocaloid是适用于电脑制作的软件,miku是从电脑制作、看视频、发弹幕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手机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当下,说实话miku的存在感是有些不比当年了。现在大家都通过手机进行社交活动、玩游戏、分享信息,但是手机上的ボカロ视频不仅难以看清字幕,而且发弹幕也不方便。尽管有加入新技术,但ボカロ乐曲和视频的制作过程很大一部分仍需要通过电脑完成。几年前开始就有人提出“ボカロ衰退论”之类的东西,质疑手机的普及是否为最重要的因素。然而要问“那么人们是不是对初音ミク和ボカロ不再有需求了呢”,其实又并非如此,只是ボカロ“从’无论做什么都前所未有’的状态变成了’普通的存在’”,我认为这才是主要因素。

“想要表达思想的人用适合自己的工具做喜欢的东西,在网络上发表,如果做得好还会被人点赞”的活动形式在这10年间已经变得寻常。与此相应,听众们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乐曲的质量,而非制作者是职业还是业余,来评价好坏。Vocaloid和ミク并没有衰退,而是听众的感官超越了边界,这是10年前人们所无法想象的。在网络上,无论什么都能听到、查到,而且自己也能发送信息。年轻一代甚至连这样的范式转移(注:Paradigm shift,用来描述在科学范畴里,一种在基本理论上对根本假设的改变)也感觉不到,而是从最初开始就将新事物理解为平常的存在。常识被网络所改变,miku的存在感也必定会在这之中发生变化。

我们在不远的将来,将增添产品的追加机能,使普通人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也能听清;继续开发本公司的Vocaloid软件,为话语添上抑扬的音调……为此,我们每周都会去录音室收集歌手唱歌的动态数据,脚踏实地,不断取得技术进步。

评论
热度 ( 21 )